你的位置:pg电子交流 > 新闻动态 >

这书教你怎么看龙脉

  • 发布日期:2025-08-17 00:12    点击次数:119
  • 《撼龙经》是中国唐代风水学的重要典籍,相传为风水宗师杨筠松(号“救贫”)所著,专论龙脉(山脉)的辨识与吉凶推断,是峦头派(形法派)风水的核心经典。以下从作者、内容体系、理论精髓及历史地位四个方面综合解析: 一、作者与背景1. 杨筠松的身份争议 杨筠松(834–900年),名益,字叔茂,号筠松,世称“杨救贫”。据传为唐僖宗朝国师,官至金紫光禄大夫,掌灵台地理事,后因黄巢之乱携宫廷秘术南迁江西,传播风水术。但正史无载,其生平多赖术家口传,清代《四库全书》亦质疑其真实性,认为属“无稽之谈”,然承认其书“所论山川性情形势,颇得要领”。2. 著作归属问题 《撼龙经》在宋代书目中曾被记为无名氏所作(如陈振孙《书录解题》),但明清后普遍归于杨筠松名下,与《疑龙经》《葬法倒杖》并称“杨公三经”。 二、内容体系:九星分类与龙脉辨证《撼龙经》以北斗九星为框架,将山脉形态归纳为九类星峰,逐类解析其吉凶与结穴规律:三、理论精髓:真龙辨识与风水实践1. 真龙 vs 假龙 真龙:开帐过峡束气清真,星峰磊落,穴情明朗,明堂端正,水城环抱。 假龙:枝脚散乱无起伏,过峡受风劫,行脉斜出,乳突窝钳等穴形多有缺陷(如直硬、塌陷)。2. 高山与平洋龙法 高山龙:重察星峰起伏,“星峰磊落是龙身”。 平洋龙:以水势定龙踪,“两水夹处是真龙”“水绕山环聚一窝”。提出“高一寸为山,低一寸为水”,通过水迹反推龙脊。3. **剥换与结穴规律** 龙脉需经“剥换”(粗变细、凶化吉),如廉贞剥出贪狼方为贵格;结穴需“四兽聚”(青龙、白虎、朱雀、玄武围合),且明堂宽平、水气融聚。 四、历史地位与影响1. 形法派鼻祖之作 确立“龙、砂、水、向、穴”五要素体系,奠定峦头派理论基础,被誉“中国古代测绘学之最”。2. 后世传承与争议 明代李国木注本被《四库全书》批评“庸陋浅俗”,但原文因“得山川要领”得以流传。清代抄本(如《杨公真传撼龙经》)成为风水研习核心文献。3. 实践价值 指导选址(都城、郡县、村落)与葬法,强调“大为都邑帝王州,小为郡县居公侯”的龙力分级,至今用于地理勘测与传统建筑布局。 结语《撼龙经》以诗化语言融合天文地理,将抽象星象落地为山脉形态学,其九星分类法兼具系统性与实操性。虽作者真伪存疑,但书中对山川形势的深刻洞察(如“真龙断续情”“剥换退卸见真情”)使其成为理解中国风水哲学与景观美学的密钥。欲深入者,可结合《疑龙经》观龙行止,辅以《葬法倒杖》究穴法精微。

  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

    Powered by pg电子交流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